潤滑油
概述
潤滑油一般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生物基礎油三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生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這兩種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中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生物基礎油(植物油)正越來越受歡迎,它可以生物降解而迅速的降低環境污染。由于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在尋求減少對環境污染的措施,而這種”天然”潤滑油正擁有這個特點,雖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費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礦物油、合成潤滑油所帶來的環境治理費用。
1、[lubricating oil]∶作潤滑劑用的油(如石油的蒸餾物或脂肪質)
2、[lubricant]∶涂在機器軸承或者人體某個部位等運動部分表面的油狀液體。有減少摩擦、避免發熱、防止機器磨損以及醫學用途等作用。
度、氧化安定性和潤滑性,它們與潤滑油餾分的組成密切相關。粘度是反映潤滑油流動性的重要質量指標。不同的使用條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負荷和低速度的機械要選用高粘度潤滑油。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環境中,由于溫度、空氣中氧以及金屬催化作用所表現的抗氧化能力。油品氧化后,根據使用條件會生成細小的瀝青質為主的碳狀物質,呈粘滯的漆狀物質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質,從而降低或喪失其使用性能。潤滑性表示潤滑油的減磨性能。
潤滑油添加劑概念是加入潤滑劑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合物,以使潤滑劑得到某種新的特性或改善潤滑劑中已有的一些特性。添加劑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劑、抗磨劑、摩擦改善劑(又名油性劑)、極壓添加劑、清凈劑、分散劑、泡沫抑制劑、防腐防銹劑、流點改善劑、粘度指數增進劑等類型。市場中所銷售的添加劑一般都是以上各單一添加劑的復合品,所不同的就是單一添加劑的成分不同以及復合添加劑內部幾種單一添加劑的比例不同而已。
我國潤滑油市場在未來5年中仍將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我國潤滑油消費量有望超過800萬噸;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潤滑油消費量會超過美國。
現在(指2013年10月止)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潤滑油行業發展也隨之興起。機械化的程度越高,潤滑油的使用率就越高,前景一片光明。
中國工業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鐵礦石、冶煉、精密儀器制造對潤滑油的需求成倍增長,而在汽車后市場時代,中國成為了國際車用潤滑油的必爭之地。2012年潤滑油行業,最令人興奮的是本土品牌的興起,打破了國際潤滑油巨頭及國內壟斷企業一頭獨大的局面。
國內汽車工業對高檔潤滑油的旺盛需求帶動了技術研發和產品的不斷升級。確定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在強手如林的中國車用潤滑油行業立于不敗之地,這是廣大的車用潤滑油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所在,車用潤滑油企業參與市場活動,在市場競爭中要取得主動權,必須依據市場營銷環境的現狀、發展趨勢和企業自身的主客觀條件,科學而合理地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和努力目標。將品牌建設、產品優化與市場拓展三方關系協調統一并形成戰略部署,以品牌為保障,以產品帶市場,成為國內潤滑油市場的發展趨勢。
1、減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節約能源,減少磨損以延長機械壽命,提高經濟效益;
2、冷卻,要求隨時將摩擦熱排出機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塵、防竄氣;
4、抗腐蝕防銹,要求保護摩擦表面不受油變質或外來侵蝕;
5、清凈沖洗,要求把摩擦面積垢清洗排除;
6、應力分散緩沖,分散負荷和緩和沖擊及減震;
潤滑作用
發動機在運轉時,如果一些摩擦部位得不到適當的潤滑,就會產生干摩擦。實踐證明,干摩擦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熱量足以使金屬熔化,造成機件的損壞甚至卡死(許多漏水或漏油的汽車出現拉缸、抱軸等故障,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必須對發動機中的摩擦部位給予良好的潤滑。當潤滑油流到摩擦部位后,就會粘附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減少摩擦機件之間的阻力,而油膜的強度和韌性是發揮其潤滑作用的關鍵。
冷卻作用
燃料在發動機內燃燒后產生的熱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動力輸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輔助機構的驅動上;其余大部分熱量除隨廢氣排到大氣中外,還會被發動機中的冷卻介質帶走一部分。發動機中多余的熱必須排出機體,否則發動機會由于溫度過高而燒壞。這一方面靠發動機冷卻系來完成,另一方面靠潤滑油從氣缸、活塞、曲軸等表面吸收熱量后帶到油底殼中散發。
洗滌作用
發動機工作中,會產生許多污物。如吸入空氣中帶來的砂土、灰塵,混合氣燃燒后形成的積炭,潤滑油氧化后生成的膠狀物,機件間摩擦產生金屬屑等等。這些污物會附著在機件的摩擦表面上,如不清洗下來,就會加大機件的磨損。另外,大量的膠質會使活塞環粘結卡滯,導致發動機不能正常運轉。因此,必須及時將這些污物清理,這個清洗過程是靠潤滑油在機體內循環流動來完成的。
密封作用
發動機的氣缸與活塞、活塞環與環槽以及氣門與氣門座間均存在一定間隙,這樣能保證各運動副之間不會卡滯。但這些間隙可造成氣缸密封不好,燃燒室漏氣結果是降低氣缸壓力及發動機輸出功率。潤滑油在這些間隙中形成的油膜,保證了氣缸的密封性,保持氣缸壓力及發動機輸出功率,并能阻止廢氣向下竄入曲軸箱。
防銹作用
發動機在運轉或存放時,大氣、潤滑油、燃油中的水分以及燃燒產生的酸性氣體,會對機件造成腐蝕和銹蝕,從而加大摩擦面的損壞。潤滑油在機件表面形成的油膜,可以避免機件與水及酸性氣體直接接觸,防止產生腐蝕、銹蝕。
消除沖擊載荷
在壓縮行程結束時,混合氣開始燃燒,氣缸壓力急劇上升。這時,軸承間隙中的潤滑油將緩和活塞、活塞銷、連桿、曲軸等機件所受到的沖擊載荷,使發動機平穩工作,并防止
金屬直接接觸,減少磨損。總結
1、減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節約能源,減少磨損以延長機械壽命,提高經濟效益;
2、冷卻,要求隨時將摩擦熱排出機外;
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塵、防串氣;
4、抗腐蝕防銹,要求保護摩擦表面不受油變質或外來侵蝕;
5、清凈沖洗,要求把摩擦面積垢清洗排除;
6、應力分散緩沖,分散負荷和緩和沖擊及減震;
7、動能傳遞,液壓系統和遙控馬達及摩擦無級變速等。
潤滑油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以及生物基礎油三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生物油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這兩種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中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
生物基礎油(植物油)正越來越受歡迎,它可以生物降解而迅速的降低環境污染。由于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在尋求減少對環境污染的措施,而這種”天然”潤滑油正擁有這個特點,雖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費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礦物油、合成潤滑油所帶來的環境治理費用。
添加劑
添加劑是近代高級潤滑油的精髓,正確選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對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原來具有的某種性能,滿足更高的要求。根據潤滑油要求的質量和性能,對添加劑精心選擇,仔細平衡,進行合理調配,是保證潤滑油質量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添加劑有:粘度指數改進劑,傾點下降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摩擦緩和劑,油性劑,極壓劑,抗泡沫劑,金屬鈍化劑,乳化劑,防腐蝕劑,防銹劑,破乳化劑,抗氧抗腐劑等。
目前國內的主要添加劑生產商都在北方,因為相對于南方,在北方生產的添加劑含水量要小。
每一類潤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該產品的內在質量。對潤滑油來說,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外觀-色度
油品的顏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穩定性。對于基礎油來說,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顏色也就越淺。但是,即使精制的條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對于新的成品潤滑油,由于添加劑的使用,顏色作為判斷基礎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標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氧、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含芳烴多的,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含環烷烴多的居中,含烷烴多的最小。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強度越高,流動性越差。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其粘溫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油品的餾分越輕,蒸發性越大,其閃點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餾分越重,蒸發性越小,其閃點也越高。同時,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閃點在45℃以下為易燃品,45℃以上為可燃品,,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閃點越高越好。因此,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一般認為,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凝點和傾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所謂"凝固"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并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
潤滑油的凝點是表示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一個重要質量指標。對于生產、運輸和使用都有重要意義。凝點高的潤滑油不能在低溫下使用。相反,在氣溫較高的地區則沒有必要使用凝點低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凝點越低,其生產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費。一般說來,潤滑油的凝點應比使用環境的最低溫度低5~7℃。但是特別還要提及的是,在選用低溫的潤滑油時,應結合油品的凝點、低溫粘度及粘溫特性全面考慮。因為低凝點的油品,其低溫粘度和粘溫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凝點和傾點都是油品低溫流動性的指標,兩者無原則的差別,只是測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點和傾點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傾點都高于凝點2~3℃,但也有例外。
酸值
酸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質的指標,單位是mgKOH/g。酸值分強酸值和弱酸值兩種,兩者合并即為總酸值(簡稱TAN)。我們通常所說的"酸值",實際上是指"總酸值(TAN)"。
堿值
堿值是表示潤滑油中堿性物質含量的指標,單位是mgKOH/g。
堿值亦分強堿值和弱堿值兩種,兩者合并即為總堿值(簡稱TBN)。我們通常所說的"堿值"實際上是指"總堿值(TBN)"。
中和值
中和值實際上包括了總酸值和總堿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說的"中和值",實際上僅是指"總酸值",其單位也是mgKOH/g。
水分
水分是指潤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數,通常是重量百分數。潤滑油中水分的存在,會破壞潤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潤滑效果變差,加速有機酸對金屬的腐蝕作用,銹蝕設備,使油品容易產生沉渣。總之,潤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機械雜質
機械雜質是指存在于潤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劑的沉淀物或膠狀懸浮物。這些雜質大部分是砂石和鐵屑之類,以及由添加劑帶來的一些難溶于溶劑的有機金屬鹽。通常,潤滑油基礎油的機械雜質都控制在0.005%以下(機雜在0.005%以下被認為是無)。
灰分
灰分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灼燒后剩下的不燃燒物質。灰分的組成一般認為是一些金屬元素及其鹽類。灰分對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念,對基礎油或不加添加劑的油品來說,灰分可用于判斷油品的精制深度。對于加有金屬鹽類添加劑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為定量控制添加劑加入量的手段。國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樣燃燒后灼燒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濃硫酸,使添加劑的金屬元素轉化為硫酸鹽。
殘炭
油品在規定的實驗條件下,受熱蒸發和燃燒后形成的焦黑色殘留物稱為殘炭。殘炭是潤滑油基礎油的重要質量指標,是為判斷潤滑油的性質和精制深度而規定的項目。潤滑油基礎油中,殘炭的多少,不僅與其化學組成有關,而且也與油品的精制深度有關,潤滑油中形成殘炭的主要物質是:油中的膠質、瀝青質及多環芳烴。這些物質在空氣不足的條件下,受強熱分解、縮合而形成殘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殘炭值越小。一般講,空白基礎油的殘炭值越小越好。
現在,許多油品都含有金屬、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劑,它們的殘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劑油的殘炭已失去殘炭測定的本來意義。機械雜質、水分、灰分和殘炭都是反映油品純潔性的質量指標,反映了潤滑基礎油精制的程度。潤滑油的生產過程
主要以來自原油蒸餾裝置的潤滑油餾分和渣油餾分為原料。在這些餾分中,即含有理想組分,也含有各種雜質和非理想組分。通過溶劑脫瀝青、溶劑脫蠟、溶劑精制、加氫精制或或酸堿精制、白土精制(見石油產品精制)等工藝,除去或降低形成游離碳的物質、低粘度指數的物質、氧化安定性差的物質、石蠟以及影響成品油顏色的化學物質等非理想組分,得到合格的潤滑油基礎油,經過調合并加入適當添加劑后即成為潤滑油產品。
表面看來,水分不易滲透完整的桶蓋而進入油桶內,然而存儲于戶外的油桶,日間暴曬于烈日之下,夜間則天氣較涼,這種熱脹冷縮會影響桶內空氣的壓力;日間略高于大氣壓,夜間則接近于真空。這種日夜間壓力的轉變會產生“呼吸”效應,日 間 部分空氣被“呼出”桶外,夜間空氣又被“吸入”桶 中,如果桶蓋浸于水中,那么在夜間水分難免會隨空氣進入桶內,日積月累,混積于油中的 水自然相當可觀。
取油時,應將油桶臥置于一高度適當的木架上,在桶面的蓋口處配以龍頭放油,并在龍頭下放一容器,以防滴濺。或將油桶直放從桶蓋口插入油管通過手搖泵取油。
散裝油存儲于油罐內難免有凝結水份和污物摻入,最終聚集于罐底形成一層淤泥狀物質,使潤滑油受到污染。所以罐底設計以窩蝶形或傾斜為宜,并安裝排泄旋塞,以便按時將殘渣排出。在可能范圍內,油罐內部應定期清理。
溫度對潤滑脂的 影響比對潤滑油的大,長期暴露于高溫下(例如:陽光曝曬),可使潤滑脂中的油成份分離,故潤滑脂桶應優先存儲于倉庫內,桶口向上豎放為宜。盛放潤滑脂的桶口較大,污物與水更易滲入,取用后應立即將桶蓋蓋緊。
太低或太高的溫度皆對潤滑油有不良的影響,因而不宜將潤滑油長久存儲于過冷或過熱的地方。
高級別與低級別的潤滑油相比,在抗氧化能力、清凈分散能力等方面都明顯提高。此外,在閥門機構磨損保護、抗油垢、防止過濾器堵塞、潤滑油損耗和低溫泵送性等方面得到了明顯優化。
目前國內隨著環保要求國三、國四的推廣,各發動機生產廠家推出了高品質發動機(電控發動機),機油的使用級別也在相應提高,CD級己經淘汰,CF、CH級成為主流。根據我國的國情,如車輛超載嚴重、路況差、司機專業化程度低、柴油硫含量不穩定等不良因素,造成發動機提前大修。所以應選用質量級別高的機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合成基礎油及生物基礎油三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和生物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這兩種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礦油基礎油由原油提煉而成。潤滑油基礎油主要生產過程有: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蠟、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1995年修訂了中國現行的潤滑油基礎油標準,主要修改了分類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兩類專用基礎油標準。礦物型潤滑油的生產,最重要的是選用最佳的原油。
礦物基礎油的化學成分包括高沸點、高分子量烴類和非烴類混合物。其組成一般為烷烴(直鏈、支鏈、多支鏈)、環烷烴(單環、雙環、多環)、芳烴(單環芳烴、多環芳烴)、環烷基芳烴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機化合物和膠質、瀝青質等非烴類化合物。合成潤滑油:是指由通過化學方法合成的基礎油,合成基礎油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合成烴、合成酯、聚醚、硅油、含氟油、磷酸酯。合成潤滑油比礦物油的熱氧化安定性好,熱分解溫度高,耐低溫性能好等優點,但是成本較高,可以保證設備部件在更苛刻的場合工作。
生物基礎油(植物油)來源于農業作物資源,它具有礦物油及大多數合成油,無法比擬的特點,就是可以生物降解而迅速的降低環境污染。由于當今世界上所有的工業企業都在尋求減少對環境污染的措施,而這種”天然”潤滑油正擁有這個特點,雖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費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礦物油、合成潤滑油所帶來的環境治理費用,非常適合用于環境敏感地區或者食品加工等應用。
生物基礎油優點是毒性低潤滑性能和極壓性能比石油基潤滑油好。但植物油因產量少而比礦物油價格高,另一個缺點是在低溫下易結蠟,氧化安定性也不是很好。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美國瑞安勃利用專利的Stablized技術制造的高油酸基礎油,性能已經達到了合成油的水平。隨著環保意識到加強和節能減排的開展,植物基潤滑油將會有很大的前景。 國外各大石油公司過去曾經根據原油的性質和加工工藝把基礎油分為石蠟基基礎油、中間基基礎油、環烷基基礎油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發動機油的發展為先導,潤滑油趨向低黏度、多級化、通用化,對基礎油的黏度指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來的基礎油分類方法已不能適應這一變化趨勢。因此,國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據黏度指數的大小分類,但一直以來沒有嚴格的標準。API于1993年將基礎油分為五類(API-1509),并將其并如EOLCS(API發動機油發照認證系統)中,其分類方法見表1。
表1 API-1509基礎油分類標準
I類基礎油通常是由傳統的“老三套”工藝生產制得,從生產工藝來看,I類基礎油的生產過程基本以物理過程為主,不改變烴類結構,生產的基礎油質量取決于原料中理想組分的含量和性質。因此,該類基礎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類基礎油是通過組合工藝(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結合)制得,工藝主要以化學過程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變原來的烴類結構。因而II類基礎油雜質少(芳烴含量小于10%),飽和烴含量高,熱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溫和煙炱分散性能均優于I類基礎油。
III類基礎油是用全加氫工藝制得,與II類基礎油相比,屬高黏度指數的加氫基礎油,又稱作非常規基礎油(UCBO)。III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數和很低的揮發性。某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類基礎油指的是聚α-烯烴(PAO)合成油。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別用來調制不同的油品。這類基礎油與礦物油相比,無S、P和金屬,由于不含蠟,所以傾點極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數一般超過140。但PAO邊界潤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極性小,對溶解極性添加劑的能力差,且對橡膠密封有一定的收縮性,但這些問題都可通過添加一定量的酯類得以克服。
除I~IV類基礎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烴類、酯類、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礎油等統稱V類基礎油。
21世紀對潤滑油基礎油的技術要求主要有:熱氧化安定性好、低揮發性、高黏度指數、低硫/無硫、低黏度、環境友好。傳統的“老三套”工藝生產的I類潤滑油基礎油已不能滿足未來潤滑油的這種要求,加氫法生產的II或III類基礎油將成為市場主流。
中國潤滑油基礎油標準建立于1983年,為適應調制高檔潤滑油的需要,1995年對原標準進行了修訂,執行潤滑油基礎油分類方法和規格標QSHR 001-95,詳見表2。這種分類方法與國際上的分類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中國基礎油的分類
通用基礎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專用基礎油 低凝 UHVIW VHVIW HVIW MVIW
深度精制 UHVIS VHVIS HVIS MVIS
該標準按黏度指數把基礎油分為低黏度指數(LVI)、中黏度指數(MVI)、高黏度指數(HVI)、很高黏度指數(VHVI)、超高黏度指數(UHVI)基礎油5檔。按使用范圍,把基礎油分為通用基礎油和專用基礎油。專用基礎油又分為適用于多級發動機油、低溫液壓油和液力傳動液等產品的低凝基礎油(代號后加W)和適用于汽輪機油、極壓工業齒輪油等產品的深度精制基礎油(代號后加S)。其中HVI油和VI>80的MVI油都屬于國際分類的I類基礎油;而VI<80的MVI基礎油和LVI基礎油根本不入類;VHVI、UHVI按國際分類為II類和III類基礎油,但在硫含量和飽和烴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定。
添加劑
添加劑是近代高級潤滑油的精髓,正確選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對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原來具有的某種性能,滿足更高的要求。根據潤滑油要求的質量和性能,對添加劑精心選擇,仔細平衡,進行合理調配,是保證潤滑油質量的關鍵。一般常用的添加劑有:粘度指數改進劑,傾點下降劑,抗氧化劑,清凈分散劑,摩擦緩和劑,油性劑,極壓劑,抗泡沫劑,金屬鈍化劑,乳化劑,防腐蝕劑,防銹劑,破乳化劑。
水基潤滑油
水基潤滑油是近代技術向高效、環保發展的產物,其是一種合成物,綜合了多種潤滑成份的優點,潤滑性能更好,特別是冷確性能良好,滲透性能好,對環境污染小,是沖壓用潤滑油發展的方向。水基潤滑油主要應用于工件成型過程中的凸模拉延、沖孔、沖裁、彎曲等工藝,可以完成最難的深沖凸模拉延。經過全球權威專業沖壓潤滑技術和產品研發機構IRMCO做出大量實驗,得出水基潤滑較普通潤滑的優勢所在:1、增加模具壽命 2、高強度鋼成型 3、降低原材料費用 4、節省能源 5、高效生產、增加附加值 6、保護環境 7、減少油污和廢料 8、無油煙限制 9、雜項費用成本降低
國際型號
GB 439—90航空噴氣機潤滑油
GB 440—77(88)20號航空潤滑油
GB 443—89L—AN全損耗系統用油
GB/T 447—94蒸汽汽缸油
GB 5903—95工業閉式齒輪油
GB 11120—89L—TSA汽輪機油(防銹汽輪機油)
GB 11121—95汽油機油
GB 11122—1997柴油機油,
GB 12691—90空氣壓縮機油
GB 13895—92重負荷車輛齒輪油(GL一5)
GB/T 14906—94內燃機油粘度分類
GB/T 16630—1996冷凍機油
SH/T 0010—90熱定型機潤滑油
SH/T 0017—90(1998)軸承油
SH/T 0094—91(1998)蝸輪蝸桿油
SH/T 0111—92(1998)合成錠子油
SH 0138—9210號儀表油
SH/T 0139—95車軸油
SH/T 0350—92(1998)普通車輛齒輪油
SH/T 0360—92(1998)13號機械油(專用錠子油)
SH/T 0361—1998導軌油
SH 0362—92抗氨汽輪機油
SH/T 0363—92(1998)普通開式齒輪油
SH 0526—92(1998)粘度標準油
GB/T 0391—77(88)發動機潤滑油腐蝕度測定法
GB/T 2433—2001添加劑和含添加劑潤滑油硫酸鹽灰分測定法
GB/T 3142—82(90)潤滑劑承載能力測定法(四球法)
GB/T 6538—2000發動機油表觀粘度測定法(冷啟動模擬機法)
GB/T 7607—95柴油機油換油指標
GB/T 7608—87拖拉機柴油機潤滑油換油指標
GB/T 8022—87潤滑油抗乳化性能測定法
GB/T 8023—87液體石油產品粘度溫度計算圖
GB/T 9171—88發動機油邊界泵送溫度測定法
GB/T 9932—88內燃機油性能評定法(開特皮勒1H2法)
GB/T 9933—88內燃機油性能評定法(開特皮勒1G2法)
GB/T 11143—89加抑制劑礦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銹性能試驗法
GB/T 11144—89潤滑油極壓性能測定法(梯姆肯試驗機法)
GB/T 11145—89車用流體潤滑劑低溫粘度測定法(勃羅克費爾特粘度計法)
GB/T 12577—90冷凍機油絮凝點測定法
GB/T 12578—90潤滑油流動性測定法(U型管法)
GB/T 12579—2002潤滑油泡沫特性測定法
GB/T 12581—90加抑制劑礦物油的氧化特性測定法
GB/T 12583—90潤滑油極壓性能測定法(四球法)
GB/T 12709—91潤滑油老化特性測定法(康氏殘炭法)
GB/T 17038—1997內燃機車柴油機油
SH/T 0024—90(2000)潤滑油沉淀值測定法
SH/T 0030—90車輛齒輪油成溝點測定法
SH/T 0031—90柴油機活塞清凈性評分方法
SH/T 0037—90(2000)齒輪油貯存溶解特性測定法
SH/T 0059—91潤滑油蒸發損失測定法(諾亞克法)
SH/T 0061—91(2000)潤滑油中鎂含量測定法(原于吸收光譜法)
SH/T 0066—2002發動機冷卻液泡沫傾向測定法(玻璃器皿法)
SH/T 0067—91(2000)發動機冷卻液和防銹劑灰分含量測定法
SH/T 0068—2002發動機冷卻液及其濃縮液密度及相對密度測定法(密度計法)
SH/T 0072—91液體潤滑劑摩擦系數測定法(振于法)
SH/T 0074—91汽油機油薄層吸氧氧化安定性測定法
SH/T 0075—91CC級柴油機油高溫清凈性評定法(1135C2法)
SH/T 0076—91(2000)潤滑油中糠醛試驗法
SH/T 0077—91(2000)潤滑油中鐵含量測定法(原子吸收光譜法)
SH/T 0102—92(2000)潤滑油和液體燃料油中銅含量測定法(原于吸收光譜法)
SH/T 0103—92(2000)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測定法(柴油噴嘴法)
SH/T 0104—92(2000)冷凍機油在致冷劑作用下的穩定性試驗(菲利普法)
SH/T 0120—92酚精制潤滑油酚含量測定法
主要分類
1987年,中國頒布了GB 498-87《石油產品及潤滑劑的總分類》,根據石油產品的主要特征對石油產品進行分類,其類別名稱分為燃料、溶劑和化工原料、潤滑劑和有關產品、蠟、瀝青、焦等六大類。其類別名稱的代號取自反映各類產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見表3。由表3可知,潤滑劑和有關產品的代號為英文字母“L”。
石油產品分類
國家標準GB 498-87頒布的同年,中國頒布了GB 7631.1-87《潤滑劑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 第一部分:總分組》。GB 7631.1-87根據GB 498-87《石油產品及潤滑劑的總分類》的規定而制定,代替了GB 500-65,系等效采用ISO 6743/0-1981《潤滑劑、工業潤滑油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第0部分:總分組》。該標準根據盡可能地包括潤滑劑和有關產品的應用場合這一原則,將潤滑劑分為19個組。其組別名稱和代號見表4。
潤滑劑分組
每組潤滑劑根據其產品的主要特性、應用場合和使用對象再詳細分類。(1)產品的主要特性是指:潤滑油的粘度、防銹、防腐、抗燃、抗磨等理化性能;潤滑脂的滴點、錐入度、防水、防腐等理化性能。(2)產品的應用場合主要指機械使用條件的苛刻程度,例如,齒輪油分為工業開式齒輪油、工業閉式齒輪油、車輛齒輪油。車輛齒輪油又分普通車輛齒輪油、中負荷車輛齒輪油和重負荷車輛齒輪油等。(3)產品的使用對象主要是指機械的種類和結構特點。例如,內燃機油分為汽油機油、二沖程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等。
國際上鑒定潤滑油較權威的部門有API(美國石油協會),ACEA(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還有ILSAC(國際潤滑油標準暨認證委員會),JASO(日本汽車標準組織,這是由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日本分會所組成)。
a、內燃機油(L-E)一般都有API標識的,主要在美國地區銷售的以API車用機油的標準來說可分為兩大類:
一是商業用油(Commercial Oil),如中大型卡車、 巴士、工程車等所用的機油,這些車輛大都以柴油做為燃料,以C字頭來代表。例如:CA、CB、CC、CD、CE、CF、CG、CH、CI。
二是一般加油站(Service Station)所售的機油,通常使用于轎車且是汽油引擎的小型車輛上(不包含二行程機車),以S字頭為代表。例如:SA、SB、SC、SD、SE、SF、SG、SH、SI。(注:S代表汽油發動機油,C代表柴油發動機油。第二個英文字母代表等級,越往后面的等級越高的。例如,SB 要比SA 級別高,SC要比SB級別高的。)
b、用于潤滑齒輪傳動裝置包括蝸輪蝸桿副的潤滑油稱為齒輪油(L-C)。按GB 7631.7-89規定,齒輪油分為工業閉式齒輪油、工業開式齒輪油、車輛齒輪油。
c、用于流體靜壓(液壓傳動)系統中的工作介質稱為液壓油,而用作流體動壓(液力傳動)系統中的工作介質則稱為液力傳動油,通常將二者統稱為液壓油(L-H)。液壓油與發動機油相比較,液壓油除具有發動機油的基本性能外,還具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抗磨性、水解安定性、可濾性、抗泡性和空氣釋放性。
d、其他油。
使用
1、勤換或者用好油均是經濟性的選擇
用好油并更換勤快是不錯的選擇,但這很多時候并不符合車主經濟性的選擇。于是,在一款好油用久點或是選擇一款普通油更換勤快些之間做選擇,便成了困擾很多車主的一個問題。對此專家建議,如果從經濟性方面考慮,對于普通中檔車及經濟性轎車,可以選擇半合成油,并在8000km左右進行一次更換,也可以考慮選用全合成油,在15000km左右進行一次更換,都是比較經濟性的選擇,比如在半合成油方面,可以選擇維娜的10-W40、殼牌的非凡喜力(藍殼),在全合成油方面,可以選擇新加坡石油的新威5-W40。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十分便宜,但礦物油并不應該在選擇之列。
2、4S店機油合用,精通油品車主亦可自行選擇
4S機油較貴,在4S店更換機油合適么?這應該是一個對4S店和車主來說,都是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因為這還涉及到一個保修的問題。首先肯定的是 4S店提供的機油,一定會是合格的機油,對于對機油不熟悉的車主,特別是車輛在保修期內的車主,如果不是特別精通油品,專家還是建議選擇前往4S店更換機油。當然,對于精通汽車及油品的車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作出更恰當的選擇。
3、渦輪車須使用全合成高粘度機油
渦輪車的潤滑油不僅承擔引擎潤滑與散熱作用,還承擔著渦輪的潤滑與散熱的作用,由于渦輪增壓器的作用,使進入燃燒室的空氣質量與體積有大幅度的提高,發動機結構更緊湊,機械加工精度也更高,裝配技術要求更嚴格。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高溫、高轉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點。同時也就決定了發動機的內部零部件要承受較高的溫度及更大的撞擊、擠壓和剪切力的工作條件。故在機油使用方面,需要特別注意,在潤滑油的選擇方面,有兩點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就是要選擇高品質潤滑油,我們建議至少選擇全合成油,最好選擇脂類全合成油,才能提供充足的保護,另一點就是要選擇粘度更高的機油,0-W30絕對是渦輪車的殺手,在高溫下,幾乎無法提供任何有效的保護,我們建議選擇5-W50或者10W-50的產品。在渦輪車上,可以選擇新加坡石油的賽威5-W50脂類全合成油、MOTUL 300V 10-W50雙脂類全合成油、新輝全動力F1-A 10-W60,提醒一句的是,這些高粘度的潤滑油,并不適合一般街車使用,如果有條件的普通街車也想選用這些高品質的賽車油,則需選擇其粘度級別較低的產品。
選擇潤滑油
發動機按發動機的型式分為汽油發動機和柴油發動機,發動機油也相應分為汽油發動機油和柴油發動機油,發動機油的品質分類采用API S后跟一英文字母和API C 后跟一英文字母來分別表示汽油機油和柴油機油,后
跟 的字母排序越靠后表示級別越高。如API SH 級高于API SG級,因此選用發動機油時一定要先確定是選用汽油機油還是柴油機油。如發動機油的包裝上表示API SH/CD,則表示該機油用作汽油機油級別達到SH,用作柴油機油,則級別達到CD。
按目前來講,API的級別都是向下兼容,API SL質量級別的機油可以用于要求API SH 機油的發動機。如果條件允許,盡量選用更高級別的發動機油,因為它能對發動機提供更好的保護。一般的來講,發動機油的質量級別越高,價格越貴。但不能反過來講。
選擇發動機油要根據車廠的說明書要求來確定使用相應的質量級別或更高的級別。選擇發動機油還要考慮季節的變換。因為油品的粘度會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冬天粘度變稠,夏天粘度變低,因此在非常炎熱的地區,盡量選擇油品粘度稍高一點的機油。在寒冷的季節,可使用較稀的機油。但現在高質量的機油可以同時用于多種氣候條件下。
經常重載或比較老舊的車應選擇粘度較高的潤滑油,避免由于潤滑油粘度過低造成油壓過低,引起不必要的故障。可選用50或20W/50油。另外要隨時注意發動機水溫和機油壓力,如有異常應立即停車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行駛。此外,路況對發動機油的選擇影響不大,但路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機油的壽命,路況較差的地區,應縮短機油的換油周期。
另外,新的發動機設計的要求,由于采用了電子控制燃油噴射、催化轉換器、EGR、PCV和渦輪增壓、中冷等技術,發動機的工況更加嚴苛,選用高質量級別的發動機油也可以延長發動機壽命,降低燃油消耗,減少磨損,延長換油周期,節省機油,節約維修費用及提高效率。高級別的發動機油可以替代低級別的,而低級別的發動機油不能用于高級的發動機。
現市面上機油品種很多,兩種不同品牌的機油最好不要混合使用,因不同品牌的油品采用的添加劑可能不同,混用可能會造成油品變質。如一定要混用,可先做兩種油品的相容性試驗,如相容則可以,但這樣使用,新油的品質會下降很多。特別提醒:因為不同檔次、不同牌號的機油,其配方組成不相同,若互不兼容,則會產生反應、沉淀等,對發動機是不利的。因此,發動機用機油一定要嚴格、仔細、相對固定,不要頻繁變換不同牌號和檔次的機油,以免損壞發動機。
潤滑油市場魚龍混雜,一般光憑外觀很難區分發動機油的品質高低,因此購買機油時要注意應盡量選擇知名品牌的潤滑油,盡可能到知名品牌的專賣店或網上商城購買,根據API 表示的機油質量等級來辨別品質高低、油品的包裝上生產廠家的地址、生產日期、批號是否完整、清晰。
鑒別變質
在潤滑油使用過程中,一些散裝油品由于存放不當而發生變質。因此,多掌握一些變質潤滑油的識別方法,就為安全用油多一份保障。
一、油流觀察法:取兩只量杯,其中一個盛有待檢查的潤滑油,另一只空放在桌面上,將盛滿潤滑油的量杯高舉離開桌面30~40厘米并傾斜,讓潤滑油慢慢流到空杯中,觀察其流動情況。質量好的潤滑油油流細長、均勻、連綿不斷;若出現流速忽快忽慢,時而有大塊流下,則說明潤滑油已變質。
二、手捻法:將潤滑油捻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反復研磨,較好的潤滑油有潤滑性、磨屑少、無摩擦;若感到手指之間有砂粒之類較大摩擦感,則表明潤滑油內雜質多,不能再用,應更換新潤滑油。
三、光照法: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用螺絲刀將潤滑油撩起,與水平面成45度角,對照陽光,觀察油滴情況。光照下,可清晰看到潤滑油中無磨屑者為良好;若磨屑過多,則應更換。
四、油滴痕跡法:取一張干凈的白色濾試紙,滴油數滴,待潤滑油滲漏后,若表面有黑色粉末,用手觸摸有阻塞感,則說明潤滑油里面雜質很多,好的潤滑油無粉末,用手摸上去干而光滑,痕跡呈黃色。
擰下加油口蓋,將它翻過來觀察底部,這可以在加油口蓋底部看到舊油甚至臟油的痕跡。如果加油口蓋底面有一層具有黏稠度的深色乳狀物,還有與油污混合的小水滴,這就是不正常的情況了,可能是汽缸墊、汽缸蓋或汽缸體有損壞,造成冷卻液滲入潤滑油中造成的。如果有這種情況發生,被污染的潤滑油會對發動機內部造成危害,是需要大修的。
二、檢查潤滑油量
如果加油口蓋沒有問題,那么找到潤滑油尺后,將其拔出,首先檢查油面,油面高度應該在“滿”或“FULL”的位置。
如果油液面過低,會因潤滑不良而損壞發動機,也會給氣門、汽缸墊、活塞環造成損壞。觀察汽車底部的地面是否有滲漏的潤滑油,如果有條件可以檢測汽缸壓力,看是否出現泄漏而給發動機部件造成損壞。[5]
三、通過尾氣檢查
如果尾氣是藍煙,表明氣門油封失效,潤滑油進入了汽缸燃燒室;還可能是活塞環與汽缸壁間隙過大或活塞環斷裂等故障;或是由于發動機各潤滑油的密封和油封老化及損壞,造成潤滑油泄漏,消耗過多的潤滑油。
四、潤滑油顏色
可以拿出一張紙巾,拔出潤滑油尺在紙上擦拭,觀察潤滑油色澤和雜質的情況。一般在換過潤滑油后,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后潤滑油會變黑,這是正常的。而其他顏色都是不正常的現象。如果發現潤滑油的顏色變灰、變白或有乳化現象,說明潤滑油中混入水。可能是發動機冷卻系統和燃燒系統有連通泄漏情況。
市場需求面:潤滑油主要用于汽車、鋼鐵、航空、船舶、水力、機械等方面,其中車用潤滑油和工業潤滑油占了潤滑油總需求的80%左右。
車用潤滑油需求來看,民用汽車保有量逐年遞增,穩定了車用油的需求量。從汽車行業的數據得知,中國每年2000萬輛汽車銷售量,使中國保有量5年實現翻番,保證了潤滑油需求處于大規模穩定成長期。2013年汽車銷售總量超過2100萬輛,使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3億輛。2014年1-5月份的汽車總產量在9934280量。
汽車數量的增加也就意味著車用潤滑油的用量跟隨增加,并且隨著車的品牌的高端化,車主目前都采取以養代修,對車的保養和對高端潤滑油的選擇和投入加大,為車用潤滑油的需求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前景。
鋼鐵行業的需求量是逐年增長,但遞增的增長率是下滑趨勢,主要受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數據顯示,鋼鐵行業對工業潤滑油的需求67%以工業齒輪油為主,其他產品占比在33%左右。
發電產業中,工業潤滑油主要以汽輪機油系列為主,占比在78%左右,其他工業潤滑油占比在22%左右。造船產業中,工業潤滑油的需求主要以液壓油和汽輪機油為主,其中液壓油占比46%,汽輪機油占比29%,其他占比在25%左右。水泥產業中,工業潤滑油的需求主要以工業齒輪油和液壓油為主,占比分別為27%和31%,其他產品占比在42%左右。此產業受國內房地產影響較大,今年受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工業潤滑油的需求對此受到的影響比較明顯。
-
柳州富達原廠轉子潤滑油 空壓機潤滑油 機油 油
- 產品規格:
- 桶
- 產品數量:
- 20
- 經營模式:
- 服務型
- 執照認證:
- 未認證
- 最近更新:
- 2022/9/8 11:18:03
- 經營品牌:
潤滑油 lubricatingoil *潤滑油常被視為空壓機的生命之本!正確選擇、使用和管理潤滑油能幫助您提高生產效率與盈利能力。 *柳州富達始終關注各種嚴苛環境下潤滑油在空壓¥1201元/桶所在地:廣東中山
中山市順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
pd920干膜潤滑油ecco/埃科,干性薄膜潤滑劑
- 產品規格:
- 1Kg/桶、5Kg/桶、16Kg/桶
- 產品數量:
- 經營模式:
- 生產型
- 執照認證:
- 未認證
- 最近更新:
- 2025/1/3 11:53:21
- 經營品牌:
埃科潤滑劑eccolubepd920是采用不可燃氟化溶劑混合全氟聚醚油,并添加超低分子量聚四氟乙烯顆粒配制而成的液態氟素潤滑劑。此速干性潤滑劑使用后可在工件表面形成均勻一薄層類脂狀白色半透明潤滑薄膜,¥0元/kg所在地:廣東深圳
深圳市埃科潤滑材料有限公司
-
機油品牌代理 英霸愛馬仕潤滑油——潤滑與動力結盟
- 產品規格:
- 4L/支,1L/支,200L/桶
- 產品數量:
- 100000
- 經營模式:
- 生產型
- 執照認證:
- 未認證
- 最近更新:
- 2023/6/8 11:36:52
- 經營品牌:
- 英霸愛馬仕潤滑油
機油品牌代理英霸愛馬仕潤滑油——潤滑與動力結盟 據業內潤滑¥10元/桶所在地:廣東佛山
佛山市英霸潤滑油有限公司